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一):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作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病毒、炎性细菌侵袭导致的粘膜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13.8%。姚主任在长期的临床当中观察和调研,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有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其癌变率为2.55%。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界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中药摊位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的有关。在本病的治疗上,目前西医都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而中医主要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甚多,有不少好的偏方验方,对该改进自觉症状、促进病体康复大有帮助。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在其病变过程中常出现胃出血、胃溃疡、贫血、胃癌等并发症,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重视。姚主任传承父辈组方,大胆创新,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案,特别是他研制的胃肠粘膜再生系列方剂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是久治不愈,长期依靠西药维持病情的老胃肠患者得到彻底康复,走吃被病魔长期折磨的阴霾。他在临床当中对每一位患者分型辨证用药,其治愈率都在95%以上。
1. 病因病机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姚主任认为主要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鼻咽感染等的影响下,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度疲劳、失眠、受惊、恐吓等,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粘膜表面反复遭受病毒、炎性细菌的侵袭、损害,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粘膜变色、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肠蠕动功能慢慢失调,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姚主任大在多年的临床治疗当中,认为脾胃虚弱、气机壅滞、肝气郁结、肝肾阴亏、七情内伤、饮食痰积、升降无力,气机运化不畅导致胃脘部胀满、隐痛、纳差、乏力、顶账、打嗝嗳气等症状,这类疾病患者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一正虚为本,正越虚邪越结,邪越结则正越虚,常常相互影响,难以速愈,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因此上要彻底治愈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必须因人而异,抓住患者的身体情况真确辨证分析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这是姚主任治病的一贯主张。
2. 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素体情况及临床特点姚主任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肝胃气滞型,患者以胃脘胀痛,饱闷不适,食后尤甚,痛无定处,攻掌连肋,不思饮食,遇情志不遂则加重,嗳气频作,矢气较舒,大便不畅,时有腹痛欲便,便后痛减,或恶心呕吐,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炫。(2):脾胃虚寒型:平素四肢不温、怕冷,胃脘部不适或稍微隐痛,喜欢热食,食冷食物则不舒服或导致发病,疼痛时喜欢用手按摩或者热敷,容易呕吐清水,大便溏稀,舌质淡,苔薄白,脉迟缓或沉。(3):胃气不足型:脘腹胀满,嗳气呃逆,食欲不振,食后更感脘腹不适,恶心呕吐,脘腹时痛神疲乏力,大便溏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4):气滞食积型:胃脘部不适心口顶账,时有嗳气,偶尔有轻微疼痛,食欲减退,多食容易引起积食,时有呕吐酸水,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弱,或兼滑。(5):胃热阴虚型:胃脘部不适,时有痞塞或微痛,有烧热感,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食欲减退,形体消瘦,面色潮红,胃痞满、胃痛常常由热食或者热性食物而诱发,大便不畅或秘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6):气滞血瘀型:平时情志不舒,经常抑郁,易激动,善唉声叹气,脘腹胀满,疼痛不适,经常遇到情志不畅就会出现胃部不适疼痛加重,而且固定不移,按压明显,晚上疼痛加重,饥不思饮食、心烦休息不好,口渴不想喝水,舌质暗有瘀点,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数。(7):寒热夹杂型:胃脘闷胀或脘腹痞满,嘈杂不适,是痛非痛,饭后饱胀,食欲减退,口苦粘腻,大便不畅或时有干结,舌质淡红,舌苔厚腻,脉炫滑。(8):气血亏虚型:身体虚弱,面色无华,唇色淡白平时食欲不振,易感冒,常自汗出,动则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胃痞满,胃痛常常因过劳而诱发,喜欢揉按,空腹疼痛加重,进食可缓解,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